您当前位置: 首页 > 通知公告 > 学术预告 > 正文

工程科学前沿讲坛第601讲: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陈龙飞教授学术讲座

作者: 来源:  浏览次数: 发布日期:2025/05/21 11:46:15

讲座时间:2025年5月26日 10时30分

讲座地点:A5104

讲座题目:微纳可控异质凝结增长机理研究

主讲人:陈龙飞 教授

讲座内容:

  超细颗粒物(UFPs,粒径<100 nm)因其高比表面积、强吸附性及强呼吸系统穿透能力,可通过表面吸附重金属与多环芳烃等毒性物质引发心肺疾病。凝结核颗粒计数法(CPC)作为一种高效检测技术,其原理是通过凝结介质使UFPs表面发生相变生长至微米级,进而利用光学手段实现颗粒数目浓度的精准测量。本讲座围绕报告者的研究展开:采用环境扫描电镜观测与分子动力学模拟相结合的方法,系统揭示了微纳尺度下异质凝结的增长机理,重点阐明了表面微纳结构对凝结过程的强化调控机制。首先,基于第一性原理构建的机器学习势能面模型与传统水分子半经验模型进行对比,明确了不同模型在凝结相变过程中的适用性。其次,通过巨正则蒙特卡洛-分子动力学(GCMC-MD)耦合模拟发现:微纳结构表面孔隙(凹陷结构)可显著促进水分子成核初期的团簇化进程,且在特定亲疏水性条件下,凝结团簇会呈现有序的空间分布特征。最后,研究还拓展分析了多纳米颗粒共存体系中凝结过程。

主讲人简介:

  陈龙飞,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教授,杭州市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法航空研究院副院长,博导,入选北京市科技新星。本科毕业于清华大学汽车工程系,硕士获得德国亚琛工业大学机械工程和清华大学车辆工程双硕士学位,博士毕业于英国牛津大学工程系。担任国际民航组织SAE工作组中国代表和欧盟车辆排放PMP工作组成员,参与下一代国际航空与机动车颗粒排放法规制定;任中国内燃机学会航空内燃机分会秘书长和副主任委员等。主要研究领域为航空环境与气候、燃烧源和大气污染物检测、微纳多相流测试与表征等。主持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JKW等国家级项目10余项。研制的颗粒检测样机在中国航发、中国原子能、东风汽车等单位成功示范应用。荣获中法团队合作创新研发奖、中国内燃机学会技术发明奖一等奖、中国颗粒学会技术发明奖一等奖、中国颗粒学会颗粒测试奖一等奖等。




热点新闻
  • 阅读排行
  • 本日
  • 本周
  • 本月
(C) Copyright Chongqing University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重庆大学   |    地址:重庆市沙坪坝区沙正街174号    |   邮编:400030   |   邮箱: gcxb@cqu.edu.cn   |   电话:023-65106655